前不久,一段鐵路迷在老火車城歡慶的視頻走紅網(wǎng)絡,47臺老火車“頭帶車,車成館,館成列,列成行,行成街”,組成了一座讓人驚嘆的老火車樂園,瞬間把人們帶進上個世紀老蒸汽機車的工業(yè)場景里。(北京青年報10月25日)
今年6月,趙向紅得知寧鋼有一座老火車城,便坐著綠皮車幾次往返北京與寧夏中衛(wèi),把來自全國30個省區(qū)300多名鐵路藏友提供的3萬件藏品裝進了寧鋼收藏的36節(jié)老火車里。47臺老火車“頭帶車,車成館,館成列,列成行,行成街”,成就了一趟讓人驚嘆的穿越之旅。行走其中,鳴笛聲起,似乎聽到了孩童的賣報喊叫和著急吆喝的叫賣聲,瞬間一腳踏入了上個世紀在蒸汽之中鳴笛之下離別重逢的火車站場景中。
冒著白煙咔嚓咔嚓,老伙計們開始了歷史軌跡的回溯,那一張張陳列在火車間里的照片、鐵路客車專用瓷質茶杯、三色手提信號燈、點票機、電鈴、壓油泵、帽徽、道尺、蒸汽機車汽笛、鐵路職工服務證等年代久遠的鐵路老物件,因其獨特的時代意義和珍藏價值,似乎得到了歲月的青睞,上面的色彩,里面的字跡,小小的鉚釘,都像有生命一般,散發(fā)著令人沉浸的魔力。而這令人感動驚嘆的成就來源于沒有藝術背景的鐵路工作者。
最值得收藏的藝術品不是它值多少錢,而是它帶給你的價值體驗。你是否真的喜歡,喜歡就值得收藏,就有意義。“復活”老蒸汽機車的,是寧鋼的老工人張寧。從2013年到現(xiàn)在,張寧和蒸汽機車打了8年交道,張寧說:“我1963年出生,十幾歲就到大河機床廠上班,當工人,搞機床修理。后來我還修了幾十年摩托車汽車。所以,保養(yǎng)和維修這幾十臺蒸汽機車,對我來說,是有感情的工作。”
因為熱愛和珍惜,他常常在做完本職工作之后,給這些“老伙計們”做些護理維修工作,在某一天和同事王黎明聊天的時候,內(nèi)心涌出一個想法:咱不能只是保養(yǎng)完就放著,要讓它動起來,別讓它廢了。于是就有了領略老蒸汽機車穿越歷史的展覽。張寧說:“直到現(xiàn)在還記得那天晚上風吹過臉上的感覺,那天晚上的星星在記憶里都格外亮。”
偉大的事件雖都來源一個小小的初衷,但只要你有想法,勇敢去做,大家都會幫你去。為了實現(xiàn)這一想法,張寧和王黎明費盡心思,沒有鋼軌就自己修建;展品不夠,就聯(lián)系各界鐵路愛好者,全國各地的愛好者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王黎明說:“我覺得趙大姐七十多了,一個老太太,那么有激情、有熱情地想要努力呈現(xiàn)歷史,這也是我們?nèi)プ鲞@件事情的一種動力。全國各地的藏家來了以后,大家都非常激動非常融洽,也能讓更多的人喜歡并盡力去把老物件保留下來,我也很受感染。大家能在一塊兒親切交流,其實是一種文化的激發(fā),一種精神的互相營養(yǎng)。”(李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