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真是一種神奇的植物,一片金黃的麥田,經(jīng)過收割、加工之后就變成了雪白的面粉。小麥的故鄉(xiāng)在中國,它和其它的物種不一樣,比如玉米、土豆、辣椒,雖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但它們是泊來品、是洋玩藝兒。只有小麥是我們家里土生土長的莊稼。小麥磨成面粉后就能做出很多好吃的東風來。比如饅頭、烙餅、包子、餃子,還有面條。
面條的故鄉(xiāng)也在中國。從有史料記載的東漢算起,迄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我想,當年把面粉做成面條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最早發(fā)明面條的人一定是位女人,是一位聰明、能干、賢惠、漂亮的女人,就像我們前院的大嫂,就像我們后院的小嬸,就像我們夢中的新娘。一碗尋常的面條,充滿了中國式的智慧。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南甜北咸、東辣西酸,口味各不相同。于是,就像一棵大樹派生出了許多枝葉一樣,一碗面條也派生出了許多種面條。山西的刀削面、四川的擔擔面、武漢的熱干面、陜西的臊子面、膠東的蓬來小面、蘇北的東臺魚湯面、江南的陽春面、蘭州的拉面、新疆的條子、中原一帶的手搟面、北京的炸醬面。后來又有了機制面條和方便面。機制面條和方便面是工業(yè)文明的體現(xiàn),好處是有的,那就是快、方便、省事,至于口感嗎,對不起了,其用途也就是填飽肚子而已。完全失去了中國傳統(tǒng)面條的要素和靈魂。
話說手搟面,應該是面條大樹的主干。在黃河兩岸、長城兩邊以及長江以南的大片地區(qū)都有吃手搟面的傳統(tǒng)。我的父親母親就是做手搟面的高手。好吃的手搟面是我揮之不去的童年的記憶。想吃手搟面和面是關鍵,須用溫水,才便于搟開,還要“醒”到。搟面條需要功夫和力氣,切面條那就是技藝的展示了。
現(xiàn)在,生活節(jié)奏加快了,人們都很忙,想吃一碗地道的手搟面和家鄉(xiāng)面不是那么容易了。而街上飯館里的各種面條吃起來遠不是那個味、那個感覺。于是,便會生出幾許淡淡的遺憾和傷感來。
看來,要想吃一碗地道的面條還得自己動手,自己動手和面做出的面條才會有往事的影子、親情的味道、面條的內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