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興勇散文選登(63)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我國兩千多年前的古代先賢們,就在構(gòu)想著一個處處充滿愛的和諧社會,就在倡導人人都能把普天下的老人當作自己的父母一樣來孝敬、把天下的兒童當作自己的子女一樣去撫愛。
我想可以肯定地說,如果老人倒地時有全國學雷鋒先進個人,“雙百”人物武漢市一心為民的好干部吳天祥在場,他一定會毫無顧慮地將老人扶起來并送往醫(yī)院或家中的。事發(fā)現(xiàn)場,眾多圍觀者之所以袖手旁觀,并非都是冷血或怕好心沒有好報,被冤枉、被反誣等,其中主要原因還是在一些人心里,道德感再強,道德沖動再激烈,在社會道德滑坡現(xiàn)象的實事面前,不得不理性地警告自己少管點閑事好、少給自己找點麻煩好的顧慮存在。
同樣是在武漢,同樣的武漢人,用吳天祥的話說:“民之難即黨之憂,共產(chǎn)黨的干部就是要為黨分憂,為民解難。” 在眾多的圍觀者中,有沒有黨員干部在其中我無從考證,但不爭的實事是老人倒地后無人去扶。再多的空談爭論已是無用,最要緊的是必須找到破解之法,才有可能挽回社會信心,減緩社會公眾對道德的焦慮感和恐懼感。否則,社會道德還會繼續(xù)滑坡,殘酷的道德悲劇還可能再次上演,這才是我們應(yīng)該引起重視的關(guān)鍵所在。
像江蘇如皋“綁架道德”未遂案,給人的啟示是深刻的,“一次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教訓,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讓人消解得掉。面對“碰瓷”的“道德惡人”,也應(yīng)施以相應(yīng)的政策策略或法律手段和恰當?shù)慕?jīng)濟處罰,才能消除掉人們在心里留下的綁架道德造成的心理壓力。當這些綁架道德的案件發(fā)生之后,我們的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除了使用“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等積極的獎勵辦法外,還應(yīng)該大力推廣全民道德教育,來促進社會公眾的道德養(yǎng)成。這是對“綁架道德”的人和躲避綁架道德的人都適用的最好辦法,也是徹底破解“道德綁架”難題,改進社會道德新局面的一劑良方。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