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我被公司黨委選上參加紀念鐵道兵成立七十周年“不忘初心志,重走鐵兵路”的活動后,內(nèi)心無比高興與激動,塵封許久的記憶瞬間被打開,整整一個中午,腦海中小時候坐軍列隨部隊搬遷青海的點點記憶一遍一遍涌現(xiàn)……
73年還是74年春天、夏天還是秋天?完全沒有印象,記住的,只有小小的我與媽媽、弟弟一起坐在軍列專門為照顧家屬中幼兒而加掛的兩三節(jié)硬座車廂內(nèi)。年長的姐姐們則隨大部分家屬與部隊在后面的悶罐車中。再能記住的便是定居烏蘭縣師部家屬院,媽媽用羊油炸麻花。麻花涼后,被白白的一層羊油包裹住,人很小且餓,但也吃不下去。還有就是曾在烏蘭縣小學讀過一年級,其他的便什么也不記得了。當媽媽知道我要重走鐵兵路時,便叮囑我一定要去找找當年師部家屬院中的那個家,擔心我當年小,記不得具體地方,專門讓姐姐手畫了一張家屬院房屋分布簡圖,把家的位置圈了出來。
兒時的記憶太少太少,不足以讓我覺得自己重走鐵兵路時能夠信心滿滿。正巧先生2001年有幸參加過青藏鐵路風火山隧道建設,也有濃濃的青藏鐵路情懷,平時注重收集鐵道兵及青藏線的相關歷史資料,出發(fā)前的兩三天,我們刻意重溫了鐵十師的歷史。73、74年,也就是小時候的我隨軍列上青海的的時期,從陜西安康再上青藏高原,駐師烏蘭縣和天竣縣、德令哈等地,修建西寧至格爾木段,當年的世界第一高隧“關角隧道”便是那個年代的豐功偉績。
懷揣內(nèi)心的渴望與媽媽的心愿,7月15日,我們?nèi)缂s出發(fā),同行的有鐵十師老兵、鐵二代和新學員代表。一路上,以原公司紀委書記汪永漢為代表的老鐵道兵們心情無比激動,不斷地給我們講述他們青春時代無私奉獻的軍旅生活。七十年代的青藏高原,地廣人稀,寂寞荒涼,車行幾百公里都看不到人煙。16、17歲的年輕鐵道兵來到青海,20多歲時離開,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韶華時光全部奉獻給了祖國青藏鐵路的建設事業(yè)。他們中的很多人,3年沒有去過縣城,沒有去過團部,一直都堅守在施工一線。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但那時,他們并不覺得苦,反而意氣風發(fā),精神抖擻。說到動情處,老兵們淚流滿面。這淚水,不是悲哀傷心的淚水,而是驕傲自豪的淚水,是內(nèi)心濃濃的鐵道兵情懷的自然流淌。
車到天竣縣烈士陵園,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瞻仰烈士紀念碑。新學員代表意氣激昂地誦讀一首《鐵道兵賦》“鐵魂百煉,壯志凌云,建設征程,無所不勝……鐵流萬里,勢不可擋,云帆直掛,氣吞河海……風雨九重,丹心一生,雄師勁旅,是我鐵道兵!”讓長眠在此的原46團、47團54位先烈們,仿佛聽到了鐵兵后代對他們錚錚鐵骨的無限敬仰之聲,也看到了鐵兵后代弘揚鐵兵精神,再筑鐵軍意志的傳承決心。祭奠活動感天動地,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烏云密布,大雨傾盆而下。
車繼續(xù)前行,快到關角山隧道了,老兵們的心情也隨海撥的升高更加激動起來,紛紛面朝車窗外,給我們指點這是團部駐地,這是連部駐地,這是隧道進口,那邊是隧道出口。我在進口參建,開裝碴機,曾經(jīng)與我并肩的戰(zhàn)友中,有4位長眠在了青藏高原,我也是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從他們滔滔不絕的話語里,時時都能讓我們感受到他們內(nèi)心深處對部隊,對戰(zhàn)友的濃濃思念之意,深深懷念之情。
巍巍的青藏高原,一如四十多年前一樣雄偉高大,老兵們口中的地標,多被歲月的長河消磨殆盡,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讓老兵們魂牽夢縈的青藏線一期鐵路也在2016年前后不再使用,只有字跡鮮紅的“關角隧道”四個大字與已無鐵軌和枕木的路基,依然默默地吟唱著老鐵道兵們難以忘懷的奮斗歷史和青春年代,也激勵著后代的我們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依依不舍地離開關角隧道,車子一路下行,便來到了鐵十師師部駐地烏蘭縣城。天色已晚,因帶著老母親的心愿,我一路尋到當年的師部與師部家屬院駐地,遺憾地是,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師部大院已變成居民小區(qū)“蘭馨花苑”,師部家屬院被當?shù)鼐用袷褂?,我們到時,剛剛被拆除的只剩下一片空地。四十多年前的家,已無處找尋。聽同行的老兵們講,烏蘭縣城唯一可以找尋的舊址,也只剩下十字路口的電影院和老百貨大樓了。
7月17日,是我們此行的最后一天,也是我們懷揣使命再出發(fā)的重要一天,上午8時20分,我們抵達烏蘭縣烈士陵園,這里長眠著原鐵十師48團、49團和50團、新管處50位烈士。正當我們準備紀念活動時,陵園中又來了一行手持“89350部隊,老兵重走青藏線”旗幟的人群,相互一交談,巧得很,他們正是原十師50團的老兵。當聽到我們也是鐵十師的傳承人后,雙方激動的雙手緊握。因父親曾任50團后勤部長,我便拉住一位身穿軍綠色夾克的老同志,悄悄地問了句“我的父親名叫任世治,也是50團的,您認識他嗎?”老人一聽,非常高興,連連說“認識,認識,很熟,很熟。”“你長得很像他”。我的淚水瞬間奪眶而出,一下子仿佛見到了去世多年的父親,緊緊擁抱住老人。來來來,合個影,89350部隊與父輩建立的豐功偉業(yè),更加深深地鐫刻進我的心底。
回程了,看著同事發(fā)來的我與老人交談的照片,淚水一次次涌出眼眶。四十多年前的自己,還只是個懵懂的孩童,但青海烏蘭的點滴記憶卻是那么的刻骨銘心。其實從孩童時代到少年時代,見到父親的時間并不多,家中來的也多是軍人,一律叫“叔叔”,以至于讓我養(yǎng)成了不會認人的習慣,至今難改。作為標準的鐵二代,從小聽著軍號聲在軍營中長大,能參加這次紀念活動,真的讓我感到非常非常地榮幸。正如李瑛書記所說,沿著鐵道兵的足跡走來,我們并不是用腳在走父輩走過的路,而是用心在丈量父輩們立下的豐功偉績。
“汗水融化千層巖,風槍打透萬重山。為了修通青藏線,再苦再累也心甘。”當年鐵道兵的鏗鏘話語仿佛又在耳傍響起。當年青春年少的鐵道兵們大多已步入老年的行列,但他們?yōu)橹餮骱沟那嗖罔F路,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期、二期,經(jīng)過鐵道兵、鐵建人幾代的艱辛努力,青藏鐵路已從低速鐵路慢慢變成了高速鐵路,給青藏高原的人們打通了一條通往幸福的天路。
一路走來,當我們一次次面對父輩們?yōu)橹畩^斗過的舊址,我們的心靈也一次次地被洗滌。物資匱乏,氣候惡劣,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父輩們成長時期的艱辛與不易,但他們無怨無悔,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無私奉獻給了祖國最艱難的時代。也正是他們的辛苦付出,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這一次紀念活動,意義非凡,是當代鐵建人的紀念之旅,是老鐵道兵們的回望之旅,是鐵二代的傳承之旅,更是新學員的追夢之旅。真心的希望我們這一代人,牢牢地記住這段鐵道兵的光輝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鐵道兵“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zhàn)斗的”鐵兵精神永遠傳承下去,讓鐵道兵的后繼者鐵建人,凝心聚力,再鑄新時代的鐵建魂。
(2020年7月30日)
(作者簡介:任艷秋,中鐵二十局六公司,其父任世治曾任鐵道兵五十團后勤處處長)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