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向往的地方,很多人會選擇西藏。珠穆朗瑪、岡仁波齊、念青唐古拉等神山和瑪旁雍錯、納木錯等圣水,還有莊嚴的布達拉。以及牦牛、酥油茶、格?;?、經幡、尼瑪堆等等雪域高原所特有的諸多元素,無不令人心之神往。然而,走進西藏不易,堅守西藏更難。正如另一個問題的答案,環(huán)境最艱苦的地方是哪?——西藏。
一年前,國道219線康(馬縣)至措(美縣)項目上場了,在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的地方,自愿報名組建而成的17人項目團隊面前展現的除了蒼茫的群山,蒼涼的大地,還有沒水、沒電、沒網絡的環(huán)境,以及一個如影隨形的名叫高原反應的東西。高原反應主要是由于空氣中的氧氣稀薄導致的頭疼、惡心、失眠等。它讓人琢磨不定,也許你身體很好,結果你反應最強烈。有時候衣裳脫猛了,話說快了,路走急了,高原反應就來了。不同體質的人初到這里的反應也不一樣,據項目上的人介紹,當初反應最強烈的是項目計劃部長董鵬飛。剛到的項目的時候,由于高反,他在床上折騰了幾天,與高反抗爭的同時,還一直與另外一個想要逃離的自己作斗爭。這里會給你一個體會“年邁”的機會,把自己想成耄耋老人,更低、更慢,你才是這里的強者。用項目經理賴碎村的話講,抗高反關鍵還是靠個人的意志和毅力。
這里的平均氣溫只有8度,晝夜溫差也大,還有氣候瞬息萬變,大風、大雨、大雪,總會不期而至。踏上這片土地,就會感覺到腿發(fā)涼、身發(fā)冷,這里五月還飄雪,夏夜里在外還要穿軍大衣。太陽帶給人的沒有多少溫暖卻有很多的強紫外線。項目的板房里溫度四季如冬,煮飯必須用高壓鍋,吃水只能從60公里外的縣城買來桶裝水,難受了,就打開床頭的制氧機,吸上幾口。即便如此,在項目施工的60公里沿線上,不是山下,就是河邊,亦或別處,總會見到如火如荼的大干景象,總會與這個或那個項目人員偶遇,而且沒有“奶油小生”,全是“黑臉大漢”。環(huán)境盡管惡劣、條件雖然艱苦,但戰(zhàn)而勝之才顯豪邁。這里人不僅戰(zhàn)勝了身邊的各種困難,最終也戰(zhàn)勝了自我。
偉大并不遙遠,崇高就在身邊!堅持是一種信念,堅守是一種精神。平均年齡29歲的項目團隊,在茫茫高原砥礪前行。海拔高,斗志更高,氣溫低,士氣不低,與天斗其樂無窮,用樂觀主義和團隊精神,在雪域高原譜寫了自己的人生禮贊。
來到這里就已經令人欽佩不已,更別說每天高強度的工作。與之相比,身處在山清水秀、車水馬龍之間的我們是否應該更好的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