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詩壇雙星:李杜兗州相聚的傳說
杜曉言
杜曉言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唐的山河間詩韻流淌。李白,這位瀟灑不羈、仗劍天涯的詩仙,已經(jīng)在名山大川間留下了諸多傳奇詩篇。而杜甫,一位胸懷壯志、對詩歌充滿熾熱情感的青年才俊,也正渴望著在詩歌的天地里不斷探索前行。

那時(shí)的兗州,是一座充滿煙火氣與文化氛圍的城市。一日,李白因游歷四方,來到了兗州。他身著一襲白衣,腰間懸著寶劍,步伐輕盈又帶著一種超凡的氣度。他走進(jìn)兗州城,看到街邊的酒肆旗飄揚(yáng),那濃郁的酒香仿佛在召喚著他。
就在李白沉醉于兗州的街景之時(shí),杜甫也聽聞李白到了此地。杜甫懷著崇敬與激動的心情,匆匆趕來與李白相會。杜甫的衣衫略顯樸素,但眼神中透著真誠與熱情。
當(dāng)杜甫出現(xiàn)在李白面前時(shí),李白先是一愣,隨即爽朗大笑。他看到杜甫雖然面容略顯青澀,但身上那股獨(dú)特的氣質(zhì)讓他覺得這必定是一位不凡之人。杜甫恭敬地向李白行禮,說道:“久仰詩仙大名,今日得見,實(shí)乃三生有幸。”
李白擺擺手,拉著杜甫走進(jìn)了一家酒肆。酒肆里熱鬧非凡,但他們二人仿佛置身于只屬于他們的詩意世界。李白舉起酒杯,對著杜甫說道:“君前來,定是心中亦有詩韻,且與吾飲盡此杯,再談詩論道。”杜甫趕忙舉杯回應(yīng)。
酒過三巡,李白詩興大發(fā),他望著窗外兗州的街景,高聲吟道:“醉別復(fù)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shí)石門路,重有金樽開。”那聲音豪邁而灑脫,仿佛帶著酒意沖破了酒肆的屋頂。杜甫聽得如癡如醉,他心中驚嘆于李白詩歌的意境與才情。
杜甫也不甘示弱,沉思片刻后說道:“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李白聽聞,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他沒想到眼前這位青年竟能有如此筆力描繪泰山的雄偉壯闊。
兩人就這樣你一首我一首地吟詩唱和,周圍的酒客們雖然不太能完全理解他們詩歌中的高深意境,但也被那激昂的情緒所感染。從兗州的古跡到山川的風(fēng)貌,從人生的抱負(fù)到對詩歌藝術(shù)的追求,他們無所不談。
那一日的相會,仿佛是詩歌史上的一場盛宴。

杜效言(杜曉言),軍旅詩詞、散文作家,新聞工作者,騰訊音樂人,中國音樂著作權(quán)協(xié)會會員,中國職工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職工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鐵路工程建設(shè)網(wǎng)通訊員。傳略收入《鄆城名人大詞典》《詞曲中國藝術(shù)人才庫》等。1962年11月山東鄆城生人?,F(xiàn)定居濟(jì)寧市。1981年10月參加鐵道兵,1984年1月隨鐵道兵集體兵轉(zhuǎn)工。迄今在央視、省市級電視臺演唱作詞歌曲20余首。在省部級以上刊物發(fā)表歌詞500余首。多首作詞歌曲在社會廣泛流傳,獲改編并獲獎(jiǎng)。著有多部歌詞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