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興勇散文選登(27)
讀到一篇好文章,我們往往不只滿足于其知識的淵博和豐富的文辭,更為敬佩和看重的是文章所承載的思想與文品。當在夜靜中細品李白詩時,能從盎然詩意中看到古人那種特有的人文精神,能品味到社會與自然,人生與人品的融合,能讓我們在精神上得到比詩更高的感悟,遙感到詩人的人品與風(fēng)骨。也只有當文品與人品同輝時,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文與人的價值和魅力。
南宋時秦檜和明朝的嚴嵩,都是當朝才學(xué)很高的人,并都寫有不少好詩文,因其都是奸臣,因人品而毀掉了文品。常言說得好“不怕沒有好文品,就怕沒有好人品。”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是人品的外在表現(xiàn),在行文中所使用言詞的力度和精神氣勢是離不開作者思想印記的,從中我們能領(lǐng)悟到人品與文化、人品與情感及至與生命的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不僅看你寫的文章,更要看你在文章中“寫了誰、依靠誰、為了誰”,不僅要品作品,更要品人品。
俗語云:“文如其人”,是說人品與文品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其實,人品與文品既有形也無形,有形的是端莊秀美的言辭,無形的是隱含于字里行間中的昂然正氣。古人說:“文章合為時而著”,今年可以說是歷史上當之無愧的“文化年”。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guān)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胡錦濤總書記又在九次文代會和八次作代會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建設(sh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時代和人民的呼喚,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心愿。”這就足以讓廣大文化人興奮與鼓舞了,在歷史的前行中,我們能遇合上這樣一個難得的節(jié)點,還不夠榮幸嗎!
目前,正值“走、轉(zhuǎn)、改”活動廣泛深入開展之際,我們只有帶著思考走基層,懷著真情轉(zhuǎn)文風(fēng),迎著困難改作風(fēng),才能寫出合乎時代的好作品來。“時勢造英雄,盛世出精品”,時代發(fā)展了,條件改善了,但產(chǎn)生好文章的“土壤”沒有變,從職工中來到職工中去的方法不會變。人品與文品,都是從社會實踐中提煉出的人文精神,都離不開社會進步留下的印記。如魏巍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至今還在鼓舞著我們;范長江冒著敵人的炮火深入采訪,只為實現(xiàn)“用新聞工作為人民服務(wù)”的理想。對過往歷史的凝視和回望,讓我們更加敬佩與懷念老一輩新聞記者的敬業(yè)精神。
“紙上春秋,見證時代步伐;筆底波瀾,推動社會發(fā)展。”其實,這次“走、轉(zhuǎn)、改”活動的真實意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解決人品與文品的問題。古人提倡的“文以載道”,在現(xiàn)代社會則仍然有用,作為文化人首先要無愧于社會責任和職業(yè)道德,更要用良好的人品和文品來引導(dǎo)社會輿論,擔當起“文以載道”的神圣使命
(本文發(fā)于2011年的中國文明網(wǎng))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