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幽暗的隧道里,機器轟鳴,一片繁忙景象。截至16日,中老國際通道玉磨鐵路新平隧道正洞開挖已掘進3750米,每天有1500多人從15個作業(yè)面快速向前掘進。
中老鐵路國內段玉磨鐵路新平隧道全長14.835公里,共穿越6條斷層破碎帶,所經之處巖體破碎、涌突頻發(fā),屬于Ⅰ級高風險隧道。為了解決這只“攔路虎”,中鐵隧道局集團玉磨鐵路項目部根據圍巖實際,在一次次探索和試驗中,研發(fā)了“三臺階帶仰拱同步施工工法”,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提高了掘進速度。中鐵隧道局集團的建設者結合復雜地質情況,研發(fā)出整體配套移動棧橋、組合式模板臺車、鋼拱架定位器、注漿快速接頭等5項國家專利技術,它們成為了加速中老鐵路建設的新“利器”。
加快新工法工裝配套,也成了最迫切的任務。項目部根據軟巖地質改進工裝設備,前后花費了3個月時間,成功研發(fā)出第一代整體配套移動棧橋,使得仰拱、仰拱填充、中心水溝、止水帶定位可一次關模、優(yōu)質成型。目前,已有15臺整體移動棧橋投入隧道施工。
電氣化鐵路接觸網的線路按其技術要求,總是分成一段一段,而相對獨立的若干段放在一起,其過渡的地方就稱為“錨段”。為滿足后期安裝供電設備,在隧道開挖時就必須在錨段處增大斷面。由于玉磨鐵路的地質極其軟弱,錨段不能及時襯砌,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為此項目部組建研發(fā)團隊集中力量開展技術攻關,用了兩個半月時間,成功研發(fā)了錨段和正常段一次整體澆筑的組合式模板臺車,這臺設備使隧道錨段施工由原來的10天縮短至3天,可節(jié)約成本數(shù)千萬元,并獲得了國家發(fā)明專利。
目前,中老國際通道玉磨鐵路各參建單位結合復雜地質,全力開展工藝工法創(chuàng)新和技術攻關,共有29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和發(fā)明專利。隨著這些“利器”投入到隧道建設中,中老鐵路的建設進程也將不斷加快。
《昆明日報》 2018/08/17
為您推薦